网苑论衡

网苑论衡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苑论衡  |  正文

【2022年度网络理论文章主题征文】鉴往知来,融贯中西,以深厚文化之力铸就忠诚警魂

阅读: 日期:2022-10-30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古往今来,人以品为重、以德立身。《左传》中记载的“三不朽”有言:“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立德”同样也是教育的根本,人才的培养要“育智”更要“育人”。公安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基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关键性,警察职业道德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成为一名“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他所发挥的才干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反之“有才而无德”则会贻害万千,“德才兼备”亦是对未来警务人员的基本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中非常注重德行修养和人格教化,是公安院校学生道德教育的丰富宝库。深入挖掘优秀文化精髓,以其精神养分发挥文化育人效用,涵养警察职业道德。以深沉的文化力量培育出信念坚、品行端、视野广、才艺精的新时代复合型公安人才。

一、以中华优秀文化,涵养社会主义精神根脉

人民警察担负着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宁、捍卫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公安院校教育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基础”,公安院校的学生作为预备警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矢志不渝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党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公安工作要面对诡谲多变的国际形式和复杂的社会环境,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更是要经受诸多诱惑和考验,尤其是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警察能否辨别真伪、坚定信念、把牢红线、抵御侵蚀,就需要以矢志不渝的价值信仰铸成牢不可破的精神之盾。因而公安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注重道德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在于伦理教化,富含“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无数仁人志士灿若星辰。有《礼记》中“天下为公”社会和谐、众人相睦的大同理念,让学生理解天下大同的智慧也是对当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诠释;有“利济苍生”“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才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浩荡正气和坚定信念;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忠诚无畏、英勇善战的豪情壮志,可以激发学生忠诚报国的共鸣和艰苦战斗、不屈不挠的士气;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也正是当今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警察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理念的文化出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和创新转化,在立德树人中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警作用,让学生从古人先贤的智慧中汲取精神养分,增强价值认同。

但就目前来形式看,多数公安院校对传统文化课程重视程度不高,没形成文化育人的校园氛围和科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相关课程设置。人文素养类的选修课程少之又少,仅有大学语文课在传统文化育人方面“挑大梁”。

要想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用,首先要自上而下凝聚共识,构建“大文化”育人体系。遵循全员育警、全方位育警的多维立体文化育人思路,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思想共识和文化氛围。把握新时代公安院校学生发展需求,从思政课到专业课,从学生管理到社会实践,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文化育人联动机制;其次,注重把文化育警理念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科学的人文培养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和人文通识课程的主阵地作用,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德育元素,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同时结合地域特色和公安特色,引入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课程和选修课程;最后,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容巧妙融入到日常学生管理和各类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党团活动、主题班会、校园社团活动、传统文化节日、红色教育基地、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宣誓仪式、表彰典礼等平台,丰富活动内容,注入文化育警元素,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效用和时代价值。

二、以“外来”之学识,推动“本来”之新篇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断丰盈,通过与其他文化借鉴而创新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与他国经济和文化往来日益密切,我们对外国文化应理性对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到:“传承中国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习总书记在多个重要活动讲话中旁征博引,文化经典信手拈来,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

而在网络信息成为世界主宰的今天,形形色色的数据信息令人应接不暇,大学生鉴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有限,他们难以抵御“快餐文化”的强烈冲击,无法静心去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深层内涵。甚至在青年一代中出现许多“以洋为美”“去中国化”的负面风气。我们对他国文化应当持择善从之的科学态度,吸取外国文化之所长,不断发展完善本民族文化。在借鉴他国有益思想文化和一切优秀成果的同时,还应将中华文化熏陶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加强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文化的永恒魅力,理解中华文化的突出优势。

教师在文化育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公安院校教师首先自身要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意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抵御各类负面信息的冲击。积极参加国学、古典文学等方面的进修培训,注重加强自我学习,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素养、丰富文化学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拥护者、继承者和传播者,做好学生思想文化上的引路人。

公安院校学生拥有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内在的情感认同,才能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中抵御负面思想的腐蚀,凝练出坚守信念、有强烈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忠诚警魂”。

三、以文化互鉴为支点,培铸新时代复合型公安英才

作为公安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突出对预备警官的文化引领,去伪存真、因势利导,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和警察职业认同感,帮助其形成坚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例如学到课本中一些西方国家传统节日时,我会引申到中国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传统节日,以及怎么用英文向外国友人描述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欣赏唐代诗人张九龄描写中秋佳节《望月怀远》的英译版诗句,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诗词意译的技巧;在学到“追逐梦想”的主题时,我逐渐引导将他们个人的“小梦想”与锲而不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立链接。当课文中讲到作者在追梦路上的挣扎和挫折时,借机关联到我党百年奋斗史和伟大建党精神,让学生感受饱含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的红色文化,学习革命先人为了实现伟大梦想而奋勇向前、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品格。

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刻板枯燥的理论,而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要让传统文化真正鲜活起来,走进学生心里,就需要创新传统文化时代表达,丰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读懂翻译家和外交员们是怎么样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看到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推动作用;合理调动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习通”等网络平台丰富文化教学的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打破课堂教学的场地限制,运用网络丰富的文化资源库,如中国大学生慕课、网易云课堂等传统文化专栏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在线学习。

四、结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公安院校所担负的特殊使命和职责要求公安院校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导向必须同党的思想路线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把思想政治教化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把核心价值引导有机融入日常管理和教学各个环节,建立意识形态和警务专业技能“深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安队伍输送理想信念坚、价值追求正、国际视野广,家国情怀业务技能精的新时代复合型公安英才。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42138号-1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龙子湖东路1号 邮编: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