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苑论衡

网苑论衡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苑论衡  |  正文

【2022年度网络理论文章主题征文】人民性: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最鲜明的品格

阅读: 日期:2022-10-30


1月21日晚,由国家层面第一次组织的全域性自然灾害调查报告《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全文发布。一经发布,该报告便获得网友一致好评,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报告”。同一时期“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系列调查通报却被网友指责“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导致当地政府陷入舆论漩涡。究其根本,就在于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闪耀的理论品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立场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本文试从坚持全面深入调查、坚持直面焦点问题、坚持严厉问责、坚持源头治理四个方面,深入剖析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的“人民性”内涵。

一、坚持全面深入调查,体现了坚定的人民立场

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党中央迅速组织动员各方面资源力量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为了查明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回应公众关切,国务院于8月2日即成立由应急管理部牵头,十几个省部级单位参加的调查组,在国家层面开展全域性自然灾害调查。

调查是抵达真相的过程,也是抵达人心的过程。历时近半年,调查组共查阅资料9万余件、深入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实地踏勘100多次、座谈调研近200次、问询谈话450余人次,复盘灾害发生和应对过程,形成并全文发布44页3.1万字的报告,将灾害真相公之于众。网友纷纷评论“调查报告质量极高,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相信党相信政府”。这与同一时期德国洪灾期间联邦政府因应对不力饱受诟病、新冠肺炎期间欧洲因“群体免疫”失信于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充分说明了只有站稳人民立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二、坚持直面焦点问题,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因自然灾害引发的郑州地铁5号线亡人事件、京广快速路北隧道亡人事件是典型的突发事件,因其破坏性、社会敏感性、利益相关性、信息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当时酿成影响重大的网络舆情,波及面广、影响恶劣。

网络舆情代表着社情民意,是社会敏感的“皮肤”,能够对环境变化及时预警。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空前,截至2021年6月,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6%,成为决定舆论走向的关键力量。在突发事件中,由于我国制度化表达渠道的有效性缺失,公众往往借助网络大规模爆发怨恨、愤怒等负性情绪,极易形成极化效应,造成社会撕裂。政府在应急管理、舆论引导中要充分重视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负性情绪表达。

调查组深入调查郑州地铁5号线、京广快速路北隧道亡人事件,查明问题真相,并作客观定性,是对当时各种网络谣言的澄清,也是对公众切身感知与猜测的印证,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情怀。反观“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在政府最初连发的四则调查通报中,由于罔顾网民情绪、对网民关切的“拐卖”行为等回应不力,导致政府公信力丧失,深陷“塔西佗陷阱”

三、坚持严厉问责,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明确区分责任并严厉问责是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处置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典型表现。

调查报告用2/3以上的篇幅论述分析灾害应对处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单位责任,体现了一查到底的决心和勇气。面对类似局面,德国的政客精英们不仅拿不出组织救援和善后安抚的完备方案,而且试图将责任全部推给“天气”。由此可见,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这也是这份调查报告赢得“民心”的关键所在。

四、坚持源头治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反复强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强化灾害防范。客观而言,在这起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非郑州独有。调查报告坚持源头治理的理念,研究提出了重要教训和改进措施建议,堪称“以案促改”里程碑。

报告以问题为导向,从领导干部风险意识、防汛工作机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等方面找病灶、开药方,对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治理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示范性。一是警示各级公职人员尤其领导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增强风险意识、筑牢底线思维。二是警示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源头治理,大力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才能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落到实处。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42138号-1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龙子湖东路1号 邮编: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