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苑论衡

网苑论衡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苑论衡  |  正文

【2022年度网络理论文章主题征文】龙的传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印记

阅读: 日期:2022-10-28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小时候就会唱《龙的传人》这首歌,知道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自己也是龙的传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这种印象根深蒂固。后来一次机缘巧合,赶了一场周口淮阳的“二月二古庙会”,对“龙的传人”有了更为形象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这天恰恰也是淮阳“二月二古庙会”开幕的日子。“序列阳春,万物竞生,惠风和畅,羲皇子孙,谒祖宛丘之侧,龙的传人,寻根淮水之阳……”在盛大的古庙会开幕式上,耳畔响彻拜祖辞的朗朗之声,眼前涌满拜祖人群的虔诚身影,场面之宏大、热闹之非凡、香火之旺盛颇为震撼,昔日宁静祥和的淮水之畔成为熙来攘往的拜祖圣地,而且历时一个月人潮如涌。我不禁会想,为什么这座寂寂无名的中原小城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一边查阅资料才知道,淮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华夏人文始祖伏羲氏曾经在此建都和长眠,为了纪念人祖、祈求平安,每年二月二,人们都会聚集于此,奉上香火,虔诚祭祀,历朝历代,绵延不断,于是就有了“千年古庙会、万姓拜羲皇”的传统。淮阳太昊陵因而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

说到伏羲,我们并不陌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他与女娲齐名,都为人类始祖。原以为伏羲只是神话中人,杜撰而成,不可考证,看来不尽如此。又说淮阳是龙图腾的发源地,那么伏羲和龙图腾又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个疑问,继续查找求证。

原来在远古伏羲时代,已经出现了象征民族团结的“龙图腾”。据史书记载,大约在 6500 年前,在“大地湾古人类文化遗址”(今甘肃天水)附近,有个“风姓,以蛇为图腾”的伏羲部落兴起,伏羲氏率领部族从甘肃天水沿黄河一路东迁而下,至中原地区,最后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以其圣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伏羲氏取各部落图腾的特色组成了新的图腾——龙,这就是龙最早的来源。“龙”是中华各部族的总称,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龙的传人”便由此而来,并在华夏大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了五千余年,至今遍布九州寰宇。至此,困扰了我多年的疑惑终于得解。

由此,中国人为什么对“龙的传人”如此高度认同,对“龙文化”如此情有独钟也释然不惑。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起源,从他诞生之初,就深深融入了多民族团结统一的文化基因并代代相传至今,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可以说,五千年未曾间断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共融的集大成者,更是各民族共存共生的精神家园。

抚今追昔,灿若华章的中华文化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创造,被视为文化经典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无一不闪烁着各民族的智慧之光;被誉为人类奇迹的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伟大工程,无一不凝结着各民族的辛勤汗水。可以说,璀璨辉煌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指引,各民族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共同缔造者。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可归因于“龙文化”基因中的包容特性,他赋予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互鉴融通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在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正是中华文化包容共生的特性,造就了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在交汇融通中推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不断实现创新发展。

作为龙的传人,深受中华文化滋养,既倍感荣耀与幸运,又身负使命与担当。共同的文化基因为我们的血脉注入了与生俱来的文化认同,无法抹去,难以割舍。中华各民族同根同源、同气连枝的共同体意识更是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思想文化印记,无法模糊,不可阻断,唯有将之铸牢守好,发扬光大,不断焕发出新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向更高层次发展。

正所谓,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42138号-1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龙子湖东路1号 邮编: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