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苑论衡

网苑论衡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苑论衡  |  正文

【2022年度网络理论文章主题征文】温暖的梯子

阅读: 日期:2022-10-30


早上外出,经过门口的小学,正遇上满是小学生和家长的人流熙熙攘攘而过,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小学老师。

小时候的我特别调皮,学习成绩一般,不是老师们眼中的“尖子生”,父亲每每遇到老师都无奈的说请严加管教,我因此也着实得到了不少惩罚。后来上了四年级,遇到了教语文的程老师,他瘦瘦高高的,总是随身携带一只蓝色钢笔,因为常年备课和批改作业笔尖已被磨平。印象中他和蔼可亲,从未疾言厉色地批评过我们,有时还会单独给我辅导作业,让我受宠若惊。正是这样一位老师让我慢慢地喜欢上了语文,也开始想要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本科毕业后我当了两年小学特岗教师,之后读研,如今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兜兜转转,我好像从未离开过校园,也一直在接触教育,但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呢?

有时候人们会说,真正好的教育,是让人能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这样的契机。一个孩子,日复一日地背着书包上学,他一定需要一个特别的日子,需要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来照亮自己。有一篇文章《温暖的梯子,冰冷的手》,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图:一个人深陷在巨坑之底,在坑口有一个人向他努力伸出手来,但是两个人相距甚远,根本无法到。坑底的人看不的是,坑口人的身边还斜躺着一把梯子。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某一时刻的关爱就是他们需要的那把梯子,也是能够照亮他们的那个关键性时刻,尤其是对“后进生”而言,他们很少能获得教师的青睐,内心则更渴望得到关注和肯定。而批评和惩罚则是那双冰冷的手,出发点是好的,却永远无法抵达“后进生”的内心深处,无法拯救他们走出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曾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主题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为如何定义好老师提供了根本遵循。好老师应该是仁师,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的缺点,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仁师中的“仁”字在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以爱施教、以爱育人,是人们对教师的普遍期待与要求。为人之师,当为仁师,那么“仁师是如何养成的呢?

我们都看过不少优秀教师的事迹,很多老师舍小家、顾大家,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把全部精力放到教育中去。有的老师背着学生上学,有的老师用自己的工资购买教学用具,有的老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来资助贫困学生,有的老师拖着残疾之躯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这些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我们的时代楷模“张桂梅”就是这样的一位仁师,她将自己的爱给了山区的女孩们,在荆棘重重的道路上开出了一片天,督促这些山区的女孩们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去看看更广阔、更美丽的风景。这就体现了“仁师”的第一点——爱学生,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

此外,“仁师”的爱也要体现在爱岗敬业之上。有一部电影叫《守望青春》,讲述了一位放弃高位、甘当大学辅导员的老教师刘威四十年的从教经历。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出中青年教师尤其是基层一线的高校辅导员们,他们工作艰辛但收入却比同龄、同届的人低了许多,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刘威就能甘于淡泊与辛劳呢?这是因为在刘威看来高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重塑人生、改变命运,大学几年对于人的成长成才至为关键。因此在大学做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就是青春生命的守护者、文化渡船的摆渡人,就是成为对他人影响最深、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这种高度的职业信念带来高度的职业荣誉与职业尊严,抵偿了现实的辛苦和清贫。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什么桃李无须多言,却能吸引众多人的赞赏?因为沉默中的坚守最能引发敬意。

最后,“仁师”的爱也应体现在对学校的珍惜与爱护。互联网上有一篇文章《善待你所在的单位》曾刷屏朋友圈。文章中有一段话“如果你是小草,单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单位就是你的天。如果你是一条鱼,单位就是你的海。如果你是一只狼,单位就是你跃马驰骋的战场这段话用朴实的比喻告诉了我们单位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单位就是与我们唇齿相依的学校。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基本单元,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发展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基础,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美国著名教育管理专家托马斯·萨乔万尼就曾特别强调,学校不同于一般的工业组织,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乘风破浪,一起演绎人生大戏,也一起携手创建学校美好的明天。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夺冠,不是为了成为“达官贵人”,而是为了立德树“人”——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学生能否成“人”需要教师首先成为“仁”师,仁而爱人,才能以德育人,以文化人。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42138号-1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龙子湖东路1号 邮编: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