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苑论衡

网苑论衡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苑论衡  |  正文

【优秀网络理论文章展播】人民警察授旗、训词与誓词的理论内涵与时代要求

阅读: 日期:2021-11-16


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现场参加仪式的人民警察进行了集体宣誓,距今已有一年多时间。一年后的今天,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机关教育整顿进行阶段,我们学习训词牢记光荣使命,重温誓词不忘庄严承诺,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一、授旗仪式:人民警察当之无愧的高光时刻

说起授旗仪式,有媒体记者梳理发现,自2013年以来,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参与的“高规格”授旗仪式至少有8次,每一次授旗都伴随着重要的改革。笔者专门从互联网上逐一搜索查阅,发现除了参加人民警察授旗仪式以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向武警部队、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解放军战区、武警特警学院猎鹰突击队等队伍进行授旗并致训词。然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他授旗仪式的相关新闻报道,几乎全部淹没在人民警察授旗训词的“汪洋大海”里面。笔者不禁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厚此薄彼”的网络新闻现象?为何总书记的此次授旗成就了人民警察队伍的“高光时刻”?

深究来看,这也许是一项稍显复杂的学术课题,涉及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与其他国家治理力量在新闻传播、公众认知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比较研究问题,但是从公安学基础理论的基本论断来看,理解起来似乎并不困难:它既与“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党与公安关系历史经验直接相关,也和周恩来总理“军队是备而不用的,你们是天天要用的”人民警察功能定位密切相关,更与公安机关作为党和人民“刀把子、刀尖、刀刃”的暴力工具定位直接相关,正像训词中说的那样,无论是国家安全、治安秩序,还是人身安全、合法财产,都与“7×24×365”全天候无死角运行的人民警察力量休戚相关。笔者今年暑期基层调研中,就深刻感受到基层群众对于人民警察的信赖甚至依赖,作为治安治理的中坚力量,公安机关是连接人民群众与国家政权的最为重要的桥梁纽带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危难时刻向党和国家寻求帮助的第一抓手与首选渠道。毋庸讳言,作为暴力或以暴力相威慑的国家治理力量,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社会转型期肩负着“兜底”重任,与其他国家治理力量相比,必须兼具更为强大的国家权威与更为普遍的社会信任,才能成为保障安定有序与充满活力的坚强后盾。

二、训词与誓词:回应党和人民信赖的庄严承诺

人民警察训词和誓词虽短短数言,却一言九鼎、字字千钧,既充满党和人民的肯定、信赖和信任,也饱含人民警察的坚守、忠勇与奉献。训词中“牢记使命、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甘于牺牲”“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有坚强战斗力”等内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领导下的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队伍给与了充分肯定,“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点要求,则是公安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宗旨使命,而“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的誓词更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然而必须阐明的是,这些训词和誓词展现的庄严承诺,绝不是空洞的语言和虚无的口号,它既是仪式的,更是行动的,既有理论总结,更有实践样态,是一支时时在流血、天天有牺牲队伍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只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正是有了这些辛勤付出和流血牺牲,才换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宁和幸福。”就在笔者撰写本文时,微信公众号里“悲痛!7天内,河南3名民警因公殉职”的新闻头条频频闪现,痛失战友的心情难以言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正在用实际行动展现“和平时期,公安系于一半”的执着坚守,谱写“岁月静好、负重前行”的平安画卷。

三、国家安全与人民治安:训词精神的时代要求

每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原文,从寥寥数言中总能获得新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训词“十六字方针”中的“服务人民”为例,这四个字绝不是大而化之、空洞无物的政治口号,背后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对于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治安的具体要求,就像训词中讲的那样,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公安机关的“服务人民”涉及群防群治的群众路线、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落地生根、平安中国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及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同步提升等一系列工作内容,字字珠玑体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维护国家安全与治安秩序的历史重任与光荣使命。

“理论永远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笔者本硕博都在公安院校学习,毕业之后到警察院校从事公安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作为一名教警察的警察,时间久了越发明白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含义,公安学理论研究离不开警务实践的总结提升,训词精神学习即是生动体现之一。在训词精神指引下,笔者也常常围绕高等教育基本任务与规律,紧密结合公安机关最新警务实践展开思考,如人才培养上如何让学生将来“上手快”还能“后劲足”,科学研究上如何更好地服务公安战略顶层设计、指导基层警务实战,理论与知识供给层面如何更好地推进社会治安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等等,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实战过程中贯彻落实训词要求,无愧初心使命,站稳三尺讲台,为公安学、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理论学术研究持续贡献绵薄之力。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42138号-1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龙子湖东路1号 邮编: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