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苑论衡

网苑论衡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苑论衡  |  正文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阅读: 日期:2021-10-28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指出,“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作为公安院校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风险防范和治理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风险管控、危机预防和警务应急等社会治安治理能力。我们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宗旨,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课思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风险治理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于公安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中实现对学生风险治理能力的培养。

一、以习近平风险论述为课程思政之源,促进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

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关于风险治理和突发事件应对的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为我们开展《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思政资源。

为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结合课程特点,课程以习近平风险治理相关论述作为逻辑线,把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论述贯穿于危机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全过程,聚焦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底线思维、预防为主、人民本位、科学精准防控等思政点。在课程学习中坚持德育方向,将习近平“增加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的风险理念作为学生认识风险的行动指南,引导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领悟“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的重要判断,运用总书记关于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方法去理解和掌握危机管理规律,提高防范化解风险、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以警务应急人才培养为课程思政之本,促进能力提升与道德养成同行

总书记的风险治理论述为危机管理指明了方向和根本遵循,将总书记的要求生动而具体地融入课程内容之中,需要紧密围绕公安院校警务应急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结合警务应急实践,精心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影响力,在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念的养成。

育人先育已,教师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发光体,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履行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育人要全程,在课程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在公共安全危机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修复的全过程管理中,始终以总书记的风险治理理念为逻辑线,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挑战的产生原因,理解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四阶段发展变革中蕴含的人民本位思想。育人要落地,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实践,进一步突出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职能和责任,把疫情防控当作最鲜活的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于润物无声之中进行警察价值观念养成。

三、以多层次有机融合为课程思政之术,促进思政点与知识点学习同步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在课程整体和具体知识点两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结合是在课程中的全程融入,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融入总书记的应急理念。第二层结合点是在具体知识点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精心设计知识点的讲解与思政点的结合,让知识点与思政点如盐在水,有机融合。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要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以事件发生地的各类突发事件的主管职能部门为主进行应急管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布署,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迅速反应、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冲锋在抗疫第一线,十四亿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疫情从2020年3月中旬以后却日益严重,确诊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无论是从对疫情的认知,还是从应对准备的时间以及医疗卫生条件来看,欧美国家原本应该比中国做得更好,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抗疫为什么相对比较成功?

通过对中美两国应对疫情诸多维度的对比分析,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在这次疫情抗击中,党和政府把拯救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写照;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的党和政府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这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公安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方法借鉴。“道虽迩,不行不至”,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创新实践方法,推动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发展。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42138号-1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龙子湖东路1号 邮编:450046